游客
题文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宣称:“必须成立广泛的国际联合组织,制定专门条款,使各国不论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1920年,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成立。
(1)威尔逊为什么认为“必须成立广泛的国际联合组织”?(2分)
材料二:国联是第一个宣称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但国联成立仓促,从建议的提出到正式成立,时间短,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美苏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操纵国联的是英法这样的二流国家,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这些使得国联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联为什么不能维护世界和平,没能遏制二战的爆发?(2分)
材料三:20世纪联合国亚非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3)材料中的统计数据反映了联合国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
材料四: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你认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时好时坏”的原因有哪些?(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联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的认识?(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2: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3: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8分)
(2)材料3的观点同材料2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6分)

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注重移风易俗,甚至以此作为改革的象征。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实行全盘汉化;日本明治政府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实行全盘西化。
请回答:
(1)孝文帝实行全盘汉化和日本明治政府实行全盘西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8分)
(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西化措施使日本传统文化濒于崩溃。针对在改革中要不要移风易俗的争论,谈谈你的观点。(2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赵武灵王北略中山(国名)之地……与(国相)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故愿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 (1)(1)根据材料概括赵武灵王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策略。
(2)谈淡你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
材料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崩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擘。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
(要求:对此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