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根源是
国别 项目 |
俄国 |
英国 |
德国 |
||||
19世纪中叶生铁产量 |
26万吨 |
385万吨 |
…… |
||||
1861年铁路总长 |
1500俄里 |
15000俄里 |
10000俄里
|
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刻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 | 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 | D.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 |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
C.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 D.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 B.保护民族工业 |
C.发展机器生产 | D.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近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这里的“灭弄权之骁骑”是指
A.消灭了马木路克集团 | B.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
C.击退了英法殖民者的侵略 | D.镇压了开罗人民的三次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