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概括说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适应近代化的重大行动及其特点,据此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哲人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20世纪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顽强不屈,艰苦抗争,并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思想理论及其实践引领时代进步,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李大钊认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4)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二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1分)
(5)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4)请列举两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在文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人物及作品。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材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见下图)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遣产名录》。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2011年11月18日《求是》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理学体系在宋朝完成,期间做出贡献最大的是哪一位理学家? 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什么?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分析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为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