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朱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厂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九,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1.3.5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L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
译文:                                                          
(2)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译文:                                                          
(3)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殆:恐怕
C.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扣:扣问
D.安于贫贱,不人之知蕲:通“祈”,求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译文:
(2)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
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抚宜镇军人谋逆,将害督帅。腾知之,密启高祖。俄顷事发,高祖以有备,擒破之。高祖自晋阳出滏口,尔朱兆率众追。高祖与兆宴饮于水湄,誓为兄弟,各还本营。明旦,兆复召高祖,高祖欲安其意,将赴之,临上马,腾牵衣止之。高祖遂东。
及起义信都,腾以诚款,常预谋策。腾以朝廷隔绝,号令无所归,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苦请于高祖。高祖从之,遂立中兴主。及平邺,封咸阳郡公。时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寡居,腾欲尚之,公主不许。侍中封隆之无妇,公主欲之,腾妒隆之,遂相间构。高祖启免腾官,请除外任,俄而复之。
天平初,入为尚书左仆射,内外之事,腾咸知之。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又除司徒。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高祖入朝,左右有言之者,高祖大怒,解其司徒。迁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贫家子贾氏以为养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适郑伯猷,携贾于郑氏。贾有姿色,腾纳之,始以为妾。其妻袁氏死,腾以贾有子,正以为妻,诏封丹阳郡君,复请以袁氏爵回授其女。违礼肆情,多此类也。
腾早依附高祖,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亲狎小人,专为聚敛。高祖屡加谴让,终不悛改,朝野深非笑之。武定六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八。(节选自《北齐书》卷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腾少而直质:朴实。
B.不有所立权:暂且。
C.腾妒隆之,遂相间 构:陷害。
D.其妻元更郑伯猷适:适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祖有备,擒破之勇气闻于诸侯
B.苦请高祖州司临门,急星火
C.疑其人婢贱击破沛公军
D.遂志气骄盈,夺由己失其所,不知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孙腾被齐高祖信任的一组是 ()
①腾知之,密启高祖 ②临上马,腾牵衣止之
③腾以诚款,常预谋策 ④内外之事,腾咸知之
⑤契阔艰危,勤力恭谨 ⑥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腾随从高祖东征邢杲驻扎在齐城时,抚宜镇军人阴谋造反,孙腾探听到这一消息,报告了高祖,让高祖事先做了防备。
B.在齐高祖信都起义后,孙腾认为与朝廷隔绝,无法发号施令指挥国家,向高祖建议另立新皇帝,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孙腾想娶正在守寡的平原公主,但公主却想嫁给侍中封隆之,因此导致孙腾与封隆之两人互相陷害,最终孙腾被免官。
D.孙腾被齐高祖安插入魏朝廷后,骄狂傲气,聚敛无厌。高祖多次指责规劝,但他终不悔改,因此深受朝野人士的讥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
(2)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祖谏,给事太宗藩邸,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属文,举进士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淳化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以年少罢归。后谏卒官庐州,州守刘蒙叟为言,召试舍人院,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真宗幸亳,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以疾,请出知海州,徙密州。负海有盐场,岁饥,民多盗鬻,吏捕之辄抵死。博文请弛盐禁,候岁丰乃复,从之。除殿中侍御史。
天禧中,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为《乾佑天书》,事觉,能既败死,先与其徒就禽,诏博文乘驿按劾。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
属羌撒逋渴以族落数千帐叛,既又寇原州柳泉镇、环州鹁鸽泉砦,梧州刺史杜澄、内殿崇班赵世隆战没。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提重兵驻大拔砦,玩寇逗留,耗用边费,请用曹玮、田敏代。既而文质、怀信坐法,遂以玮知永兴军,使节制边事。会玮病不行,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
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间有自归,而中道为夏人所得,亦不能辨,坐法皆斩。博文乃遣习知边事者,密持信纸往招,至则悉贷其罪,由是岁减殊死甚众。朝廷下其法旁路。
再迁右谏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复知开封府。都城豪右邸舍侵通衢,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月余毕。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帝临奠,赠尚书吏部侍郎。(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节)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文年十六,善文属:写
B.真宗亳幸:皇帝驾临某处
C.既又原州柳泉镇寇:贼寇
D.既而文质、怀信法坐:犯法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宗亲试进士,年少罢归/去六月息者也
B.朱能、王先在长安伪《乾佑天书》/百姓皆以王爱也
C.间有自归,中道为夏人所得/汝今何罪过,不迎自归?
D.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若是,孰能御之?

以下各组中,全部说明王博文“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
②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
③又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
④博文唯治首恶,胁从者七人,得以减论
⑤博文劾奏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
⑥其禽生羌,则以锦袍、银带、茶绢赏之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称王博文为“王回文”,这是因为他去开封府参加进士考试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答卷。
B.宋太宗亲自主考进士时,王博文因为其祖父王谏曾供职于宋太宗做藩王时的府邸而被放遣回家。
C.朝延很赞成王博文对逃亡的军民的只要他们回来就都宽恕其罪的做法,并把这种做法推广到了其他路。
D.王博文审问查处朱能和王先伪造《乾佑天书》事件时,采用了宽大处理的态度,只惩治了为首作恶的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沿边军民之逃者必为熟户畜牧,又或以遗远羌易羊马,故常没者数百人。
(2)出知大名府,迁给事中。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逾月而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赛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B.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C.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D.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很多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到鄂尔多斯部落去的途中偶遇贼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不阿从,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2)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城未下,守正夜垣超:跳过
B.以城守綦廷朗属:属吏
C.逐二十余里北:败兵
D.朕亦大醉,不复省漫:模糊不清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麾本意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文中的麾下意为部下。
B.“迁”指官员职务的高升。“累迁”即累功升职。
C.“行在”即行军所在的意思。
D.“羽林兵”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守正英勇善战。在石岭关一战中打败契丹的军队,杀敌万余人,俘虏敌将。还亲自率军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宋军。
B.孔守正有勇有谋。在跟随太宗征讨晋阳时,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劝说戍守岐沟关的刘禹投降。
C.孔守正深得皇帝厚爱。在一次宴会中喝醉酒与同僚在皇帝面前争功劳,失掉了做臣子的礼仪,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却宽恕了他。
D.孔守正忠君爱国。宋真宗即位后,主动上疏请求离开太平安定的职所,到国家边境为国效力,甚至患病后,不顾惜个人身体依然上表请求去边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2)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