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罗斯福新政和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经济制度改革创新的典范,其共同之处在于 ( )
|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 B.都削弱了国家计划指令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 C.都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 D.都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
|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
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这一组织的发展
1967年 1973年 1995年 2004年
| A.加剧了地区的军事对立 | B.实现了货币的完全统一 |
|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D.基本实现了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的取胜 | B.“殖产兴业”的推动 |
| C.1889年宪法的颁布 | D.军事工业的刺激 |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参政的意识强 | B.民主政治参政纪律严明 |
| C.雅典公民强调轮流执政 | D.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