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6—17表示的是植物的水培试验装置,B中装有植物所需各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A为向该培养液中通气的玻璃管。实验前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并将整个实验装置称重,然后将装置置于充足的光照下4小时。再进行称重并测量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结果见表6-5。请回答:  

(1)实验后重量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2)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有                                
(3)K+ 被植物吸收的方式是                 
(4)实验时要向A管通气的原因是                                     
(5)植物对K+、Mg2+和Ca2+的吸收量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6)实验后,Mg2+和Ca2+比实验前高,合理的解释是                                        ,以上实验说明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离子是两个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一阶段,如下表所示,“-”表示停留时期。据表回答:





处理方法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5-氟尿嘧啶





秋水仙素





低温(2~4℃)






(1)若某人的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可用哪种方法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观察染色体带(染色体在特殊染色时会出现一定的横带,不同物种的带型各有特点)并进行分析,最好用哪种方法处理?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仙素和低温抑制细胞分裂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假如A细胞的分裂只有①②过程,那么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其遗传物质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________。
(3)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可以分为三类,根据其属性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该植株的产生方式属于________繁殖。
(5)⑥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形成的G叫________。
(6)假如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突变发生在什么时期?__________。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请分析回答:

(1)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________合成。
(2)据图回答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
(4)化疗过程中的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临床上并不这样做?
(5)人们正在研究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与化疗相比较,这种疗法的原理及其优越性是什么?

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唐代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________。
(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红杏出墙”为墙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反映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________特性。
(4)红杏伸出墙外,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5)“红杏出墙”反映的是以上各种生物待征,从本质上讲,是红杏具有的________作用决定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