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类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豚草 |
0.3 |
0.6 |
1.2 |
2.4 |
4.6 |
龙葵 |
6.2 |
3.8 |
1.5 |
0.3 |
0.1 |
狗尾草 |
10.0 |
9.2 |
8.0 |
6.8 |
5.5 |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 m×2 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2)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间其种群数量呈 型曲线增长。
(3)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 。
第五步: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洞庭湖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并且分离出了一种能分解芦苇纤维素茎秆的细菌,对细菌培养后进行了计数,请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____________等;培养基灭菌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时要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__。
(2)从众多细菌中筛选出能分解芦苇纤维素的细菌,应选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对芦苇纤维素分解菌计数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当芦苇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少时,可采用________增加其数量;在稀释度数为106倍下涂布了三个平板(每次取0.1 mL),统计菌落数分别为240、250、260,则稀释前1 mL菌液中所含细菌数为________个。
(4)获取芦苇纤维素分解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等长出菌落后放在______的冰箱中保存。
下面是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同学以菠菜为材料,对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进行了探究。取新鲜的菠菜叶片置于如图装置,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果要利用此装置探究菠菜叶片的有氧呼吸,则应该对该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同时将装置中的CO2缓冲液换成________溶液。
(2)图二是利用通气法来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装置(装置中通入空气中的CO2浓度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将适量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强度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缓慢流动,并用CO2分析仪测定M、N两处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①若图二中M、N两处气体CO2浓度相同,则叶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该同化箱放在黑暗条件下,测定M、N两处CO2浓度的差值,可反映出________的大小。
(3)在图三中,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光照射6 h后,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单位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为MU和MV(单位:mg)。则该植物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__mg/(h·s)。
小麦旗叶是小麦一生中抽出的最后一片叶,研究表明旗叶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科学工作者对小麦旗叶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如图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
发育时期 |
叶面积(最大面积/%) |
错误 |
气孔相对开放度/% |
错误 |
新叶展开前 |
19 |
- |
- |
-2.8 |
新叶展开中 |
87 |
1.1 |
55 |
1.6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9 |
81 |
2.7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1 |
100 |
5.8 |
注:“-”表示未测数据。
(1)总叶绿素含量通过影响________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气孔相对开放度则通过影响________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图中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与图所示生理状态相同的最可能是表中________(填发育时期名称)之前的叶肉细胞。
(3)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期的旗叶为材料来进行,该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研磨时加入少量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设计实验思路验证旗叶在小麦灌浆过程中的作用:第一步,仅为小麦________提供________;第二步,检测________。
下图一表示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二表示一天24 h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CO2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_______,此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部位有________。图二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
(2)经过24 h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一中限制N点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5)若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 |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一定比乙低 |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弱 |
(6)某同学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如图三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__(填序号),主要吸收蓝紫光及红光的色素是________(填序号)。
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四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是________。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可能失去活性。下面是这种淀粉酶制剂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鉴定这批存量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实验目的:略。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与试剂:存量淀粉酶制剂、大小烧杯若干、试管若干、淀粉糊、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碘液、量筒、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重复几次;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催化适当的时间。
(3)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 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 mL。
(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①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有砖红色沉淀,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有部分活性;
③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讨论与反思:
该兴趣小组在班上汇报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后,其他同学认为实验设计存在部分缺陷,你认为缺陷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