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注释】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弃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夏以归。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④,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过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④甬东:地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 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若:你
C. 请成越王曰成:跟… …讲和。
D.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位尊而无功 
C.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D.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王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 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 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
D. 勾践不忍心灭吴,而范蠡力谏越王,说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2)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史记·勾践世家》)

(3)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史记·勾践世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①哉?”
[注] ①廋,音搜。廋,匿也。
(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②人焉廋哉?
(2)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孟子主张什么?说说孟子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篇》)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