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 卒灭于虎 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
3.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穷,奈何弃之穷:贫穷 |
B.谭以疾不诣诣:往,到 |
C.粲抗言执正抗:违抗,不顺从 |
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谮害:进谗言伤害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深奇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若属皆且为所虏 |
C.其大船尚存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D.何必隐形于天外其间旦暮闻何物 |
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
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
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
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
请结合上文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吾粲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按核按:调查 |
B.瑄等无所引引:引荐 |
C.论瑄、鹏死,余遣戍论:判决 |
D.功未就,卒就:完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于帝,请罪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B.斌且读且对犹且从师而问曰 |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今者项庄拔剑舞 |
D.设防置闸,以利灌溉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英宗的赏识。英宗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英宗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
(3)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孚:信任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
翻译下列句子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予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颜渊、子路的性格特点。
颜渊:
子路:
(2)请简要评析孔子的志向.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以父泽,补迪功郎。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檄至巢,亟奏记浚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则庶其肯来耳。”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复中前说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莫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说怒,椿因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竞解去。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悦。及是转对,又言:“君以刚健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健为用。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刚健之德矣。在廷之臣,未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诏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曰:“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则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则国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上曰:“幼亦闻此。”因纳疏袖中以入。
(选白《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辟:征召。 |
B.米不至,益艰食益:增加 |
C.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如:依照 |
D.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知:管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椿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
②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③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踪迹必危
④狱未竞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⑤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三
⑥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
A.①④⑥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椿的父兄都在靖康年间的国难当中战死沙场,年幼的他侍奉着继母南逃,吃了不少苦头,因父亲的恩泽,补任迪功郎。 |
B.很多将领请求北伐中原,而李椿认为边疆不稳定,战备不充足分;将士久没操炼,即使攻取了城池,也守不住,因此不同意草率北伐中原,可见他眼光远大。 |
C.张浚感慨当时天下缺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李椿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只要统治者能够倾听逆耳之言,能够虚心听取建议,人才大概就会不请自来。 |
D.李椿遇事敢于直言相谏,让皇上不高兴,因此曾被调离出京。但在买牛筋一事上,他的劝谏通俗简明,让皇上醒悟后收回了发出的诏令。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译文:
(2)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
译文:
(3)遂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竟解去。
译文:请用斜线(/)力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选自清·方孝孺《深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