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
徐 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 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 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 ①嗾(sǒu):“教唆”的意思。
⑴ 初中我们学过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请默写最后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
⑵ 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感情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感情基调是 ,徐诗的感情基调是 。
⑶ 请简析刘诗的后两句的艺术手法。
答:
⑷ 请简析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请分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试简要例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请概括出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
简析“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的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江神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片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分)
▲▲▲
(2)下片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4分)
▲▲▲
(3)请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