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被称为民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主要原因是:
A.召开于抗日战争前夕 | B.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提出了党的任务 |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