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
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 |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C. |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 |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 |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 |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 |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庙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 |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 |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 |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C. |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 D. |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 |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B. |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C. |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 |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