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刊物名称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 A.爱国主义 | B.民主科学 | C.追求真理 | D.平等进步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这幅场景反映了
| A.德国被分区占领 | B.柏林墙的修筑 | C.两个德国的建立 | D.古巴导弹危机 |
1946年,斯大林对苏联《真理报》记者说:“他的演说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的……他不是孤独的,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斯大林所说的“他”是
| A.杜鲁门 | B.罗斯福 | C.丘吉尔 | D.马歇尔 |
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中上游地区 | C.京津一带 | D.通商口岸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 A.农民阶级 | B.民族资产阶级 | C.官僚资产阶级 | D.手工业者 |
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 B.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
| C.改革开放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