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广东省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2: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材料3 :时逢改革开放30 周年,2008 年10 月9 一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作为到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注: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 经济生活》 知识回答:
( l )材料1 、材料2 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 分)
( 2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道理简要分析材料1与材料2之间的内在联系。
(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分)
进人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与之相契合。基于此,我们对国际文化的形势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不同文化间对话多于对抗、交流多于封闭、合作多于冲突的主流不会改变;三是对外文化工作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结局不会改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其精义也在于此。从历史到今天,文化交好、礼尚往来在中华民族对外交往中常常被优先选择,既显示出一个文明国家的品格和气度,又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不断开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新局面。
(1)上述材料包含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现阶段,我们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开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新局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迭到13 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 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元,,增长35 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 7%和6 8%。这些成就.标志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2005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的预测,总体上实现小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其主要特点是:(1)生存型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2)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农村消费的热点是住房、家电普及。
(1)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2)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如何应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变化?
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 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 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央行这次利率上调幅度虽然很小.但却是近10年来第一次提息。
辨题:国家上调银行存款利率,有利于居民,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
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就要扩大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