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是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积压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率,另一方面是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的转移与就业提供了机会,出现了耕地抛荒问题。人地关系的变化与矛盾的转化成为新的制度变革的诱因。事实上,在我国实行第一轮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出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象。在第二轮承包后,土地的流转变得广泛而多样。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了明确规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网友直白地说:“三中全会就是好,土地流转是个宝。
请根据材料简要阐述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学完《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课后,甲、乙两同学围绕公平与效率讨论起来。甲说:“坚持效率优先,必然产生收入差别,并使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失去公平。”乙说:“兼顾公平,就要给那些效率低者以补偿,这必然挫伤效率高者的积极性,最后也失去效率。”
甲、乙两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某国有企业原先效益低下,工人辛苦一年到头,领不了多少工资。后来,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拥有40%的股份,另60%的股份卖给职工个人,年终按股分红。这样,每个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真正感受到了企业主人的地位、责任,全厂职工团结一心,很快使企业走出了困境,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工人收入也大幅提高。
(1)企业改制前后在分配方式上有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企业走出困境的原因。
为解决农村“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读书难”等难题,广东省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年确定一个重点,逐步解决了上述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财政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三农”支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优抚支出,重大传染病治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中央财政支出项目越来越多,要求有充足的财政收入作保证。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是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1)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2)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上海今夏用电高峰缺电200多万千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上海制定控制措施:一是坚持确保优势产业、严格限制劣势产业的用电原则,合理组织安排企业错峰、避峰用电;二是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差,促使用电户使用低谷电,取消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优惠电价,适当奖励发电企业在用电高峰时多发电。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哪些道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