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说明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综合论述题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开始进入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失败了?主要教训是什么?为了吸取教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之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是,然屡见败,莫克援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那些基本构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原因。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六十二艘,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在古里交易遵守当地贸易习惯,议价时.在公人前拍掌为定,“或贵或贱,再不改悔”。在佐法儿(今阿拉伯半岛南端阿曼的佐法尔地区)“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丝、瓷器等物”。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人民盛情接待。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在第六次出使中,郑和船队曾到榜葛刺(汉之身毒,今孟加拉)访问。永乐年间曾数至其国,该国也数次来朝贡方物。这次来访,仍受到热烈盛大欢迎。
——《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从二战前的3个增至9个。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日中天,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了独立。……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非洲概况》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和意义?
(4)阅读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中非人民的友好交往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