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人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
|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
|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 A |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 他卖为奴隶 |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
| B |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 万增加到20万 |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 C |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 D |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 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组织 |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
|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的是
|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
|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