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数字相机就像一台能够独立工作的小型电脑,它依靠电荷藕合器件(CCD)来记录图像信息,在CCD上有对光线十分敏感的单元阵列。进入照相机镜头的光线聚焦在CCD上,CCD就会把照射到各个单元的光线按亮度转换成电荷,这些电荷又被转换成数字形式,存储在数字照相机中,并可输入到电脑中作进一步的处理。
⑵数字相机主要分为三类:即拍型、35mm扫描型和摄影室用专业型。
⑶最初的数字相机就是即拍型35mm相机,它的主要用户是那些认为价格比质量更重要的人,如房地产代理、保险调查员,或其他将图贴入文件并用激光或喷墨打印机输出的文秘人员。这种数字相机也用于娱乐,如果你想给家里寄一张小孩的图片,这种相机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⑷再高一个档次的就是35mm扫描型数字相机,它以传统的35mm相机机身为基础,使用同样的镜头。由于它的价格一下就跃至一万美元之上,所以只有摄影记者和拍外景的摄影师在工作紧张时才使用。
⑸最高水平的是摄影室用的专业型数字相机,它需要提高光照度来将图像的摄取时间控制在几秒钟内,并通常直接与电脑相连。这种昂贵的器材可以获取与胶片相媲美的图像,常为广告、大幅面印刷及商品分类目录的制作所采用,有时它拍的图像直接用于四色印刷。
⑹普通数字相机最大的好处在于能低成本、方便、高速地获取图像。你不必买胶卷和等待冲洗,有液晶显示屏的数字相机还能即刻让你决定照片的取舍,不太理想的照片还可输入到电脑中进行编辑,因为追求图像获取的自动化,所以数字相机要比先进的胶片相机更宜于使用,但所有这些优点都需在你拥有了一台数字相机之后才能体会到。
1.引文六个自然段,请按要求归纳所写内容(每一点的归纳都不超过4个字。)。 第⑴段介绍数字相机的___________;第⑵至⑸段介绍它的_________;末段介绍它的___________。全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第二部分(2—5)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试用两个短语回答(都用“从……到……”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写序号,有几项写几项)
A.下定义 B.分类别 C.举例子 D.作比较 E.列数字 F.打比方
4.第⑶段中画浪线的内容如何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斤斤计较于价格而不重视质量的人。
B.注重价格便宜而不太注重质量的人。
C.买不起也不想买高价相机的人 。
D.注重价廉而物美的人。
5.根据引文内容,请你说出数字相机的两大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对引文的理解,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不止一项) ( )
A.与传统的相机一样,数字相机也是记录图像的一种工具。
B.到此文问世为止,普通数字相机拍摄的图像尚不能与传统的35mm胶片相机的质量等同。
C.随着数字相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不久,胶卷将会被淘汰。
D.摄影室用的专业型数字相机可以获取与胶片相媲美的图像。
E.数字相机不仅有低成本、方便、高速获取图像的好处,而且获取的图像比胶片相机清晰。
F.数字相机能将记录到的图像信息直接存储在相机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喜羊羊”能否永远喜洋洋
邵岭金久超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不仅全国票房达到6800万元,成为目前最卖座的国产动画电影,而且还成为一种大众流行现象。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表示,“喜羊羊”票房大热,更多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就此欢呼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崛起,恐怕还为时尚早。
小观众的卖力捧场是造成“喜羊羊”高票房的主要原因。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老朋友”的一颦一笑的确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乐不可支,但不少孩子走出电影院时仍不懂片中那些关于“山寨”、“三聚氰胺”和“黑屏”的台词。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副总经理严伟表示,电影版“喜羊羊”为了吸引成年人,增加了不少成人化的台词,“可能高了点儿”,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现在白牛和黑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只有我们黄牛的最安全。”对诸如此类的台词,小朋友一时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却让电影院里的大人会心而笑。这些台词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以往在观众群定位上的低龄化瓶颈,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老少咸宜的希望。
不过,“喜羊羊”离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很远。一些陪着孩子走进电影院的成年人表示:低幼的剧情加上宛如加长版FLASH的画面,除了偶尔因为搞笑台词而“嚯嚯”两声外,大部分时间让他们几乎不能入戏。看来,动画电影要想吸引成人观众,最终要靠丰富曲折的故事取胜。
“喜羊羊”最大的价值在于,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有消息说,鉴于该片的成功,制片方准备今后每年推出一部内容精彩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系列片,而作为合作方的SMG也表示将制作更多的上海原创作品。
“喜羊羊”已经成功地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不可能有市场”的盲区。但也有人担心:如果今后所有动画电影都朝着“喜羊羊”的方向发展,会不会进入另一个“误区”?在严伟等电影人看来,电影版“喜羊羊”从品质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就电影艺术水准而言,还不如同期的《闪电狗》,更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相抗衡。
严伟等人认为,电影版“喜羊羊”有着与其他国产商业片共同的弱点:表面的热闹下缺少人性关怀,形式大于内容。国产动画电影,只有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经受住世界范围内的考量。下列对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它之所以票房大热,完全得益于运营手段上的成功。 |
B.小观众会认为它成人化的台词“高”了点儿,影响了部分孩子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 |
C.成人观众认为它剧情不够丰富曲折,有单纯搞笑的弊端,格调“低”了点儿。 |
D.业内人士认为它表面热闹,但缺少人性关怀,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电影艺术水准还不高,还很难与《功夫熊猫》《狮子王》等新老经典抗衡。 |
B.《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警示人们,它仍是一部电视动画片,其他动画电影不能都朝着它的方向发展。 |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已成功引导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无市场的盲区,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 |
D.国产动画电影的真正出路在于,既要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又要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确保卖座。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制片方和合作方各自表现出来的热情,显示出了人们对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和信心。 |
B.低幼的剧情加上如加长式FLASH的画面,折射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观众群定位上还未完全突破低龄化瓶颈。 |
C.《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台词设计,虽然显露出了影片拓宽观众定位的努力,但是还远未达到老少咸宜的标准。 |
D.只要走“内容”大于“形式”之路,就能使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经受住世界舞台的考验,从而使“喜羊羊”的成功常开不败。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
识和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是中国园林。”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一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中国园林命意在空不在实”。“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一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对佛家而言,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台”。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穷禅味。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 )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备受重视。 |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 |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D.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的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请列出官宦文人喜爱“风”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握住智慧的“苹果”
王庆节
苹果产品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时候,有人编出了“三只苹果”的故事:“有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只诱惑了夏娃,一只砸醒了牛顿,还有一只握在乔布斯手中。”
照此说法,诱惑了夏娃的苹果让人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砸醒了牛顿的苹果让人类成为机械时代的人;而乔布斯的苹果呢?有人说,它帮我们走进IT数码时代。
这个评价是否公允?很难断言。在我看来,史蒂夫•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也许不在于那个魔器般的“苹果”,而在于他对着“智慧之果”“咬”下的那一口。他“咬”得如何与众不同?他为什么要这样去“咬”?正是这种对“智慧之果”的与众不同的态度,以及这一“咬”中蕴含的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乔布斯,成为哲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化身。
可以说:引领乔布斯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与心灵密码,正是哲学。
乔布斯曾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开山之人,乔布斯人生偶像名单上的第一名。乔布斯将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等称为“人类灵感的灯塔”,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在他看来,这不只是关系到苏格拉底,更关系到你自己,关系到你如何创造更多的真、善、美。
苏格拉底所理解的哲学智慧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爱”。这种“爱”就是一种哲学的精神和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中发掘的智慧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苏格拉底并没有任何严格意义上的著作传世,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全部哲学的开山,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他的“哲学著作”。所以,当我们说乔布斯是哲学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化身”,意思就是: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那种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乔布斯的成长充满苦涩艰辛。小乔布斯一出生就被送给了养父母——一对没有大学学历的蓝领工人。养父母含辛茹苦、耗尽家财,将乔布斯送进了花费不菲的名牌大学。但乔布斯对这种按一定程式送到嘴迎的“知识苹果”不感兴趣,6个月后,他选择了退学。
可是,失学后的乔布斯到处游荡蹭课,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他找到了“咬”“智慧苹果”的方法,这才有了乔布斯与“苹果”后来的一段佳话。
在人生路上,往往会有一些关键性的路口,而在这些路口的抉择与决断,就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乔布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这些抉择时刻来临时,不盲从旧规,不取媚大众,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这种人生态度所折射出的“Know thyself”(知道你自己)“Be thyself”(成为你自己)精神正是铭刻在希腊神殿上的哲学箴言给我们的启示。与众不同,成为你自己,这正是乔布斯后来成功的秘密所在。
哲学家说,人生的本质无非就是不断学习和领悟死亡的过程,唯有对死的大限的真体悟才会揭示出人生大化之真谛。这也是乔布斯给我们带来的另一哲学启示。
乔布斯短暂的一生大起大落。他在回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时说,“在三十岁的时候,我被炒了鱿鱼,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当时没有觉察,但是事后证明,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
巨大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反差让乔布斯很早就品尝到“出生入死”的滋味。他意识到,我们人生历程中的每一次抉择、行为的每一次完成,都是一种一定意义上的“死亡”。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它帮乔布斯指明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所有事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留下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创新的可能性无处不在,乔布斯正是这种精神的绝佳代言人。敏感的艺术家有发现的那双眼睛,天才的科学家有实现的那双手,沉思的哲学家则有着指挥眼和手的睿智大脑。而乔布斯既有敏感的双眼,魔术般的双手,也不乏思考的大脑,他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号召人们跳出框框去思考,因为“只要敢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乔布斯曾以一句充满苏格拉底智慧的话语和大众共勉:让我们永远“Stay humgry!Stay foolish!”(存一分渴望!保一分愚痴!)这正是乔布斯追求自我、永不言弃、不断创新的哲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原文有删改)文章从“三只苹果”的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作者为什么说乔布斯是“哲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化身”?(4分)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概括本文标题“握住智慧的‘苹果’”的意蕴。(4分)
乔布斯的一生可以给我们哪些有关人生的哲学启示?请结合文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放过星星
[俄罗斯]维克多·德拉贡斯基
“这栋小别墅建好已经好多年了,”主人边抚摩着墙壁边得意地说,“十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工程局当领导,那个地方嘛,各种板材、门窗应有尽有。而我是领导,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所以每个月报预算时,我多报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些小事没人发现。就这样,别墅很快就建起来了。你看,挺好吧?五个房间,一个露台,一个仓库,还有一个车库。这个小院子也不错吧?这块地我弄到得更早,那时候我还在土地管理局管事呢!”
“是不错,”客人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房子的基座还是砖的呢。”
“基座?这是后建的,”主人说,“在建筑工程局工作一年后,我又被调到了一家砖厂。怎么样?这砖也没得说吧?都是耐火砖。看够了吗?咱们进屋吃饭去吧。兄弟,把鞋好好擦擦,屋子里有地毯,别踩脏了。从砖厂调出来后,我又去了鸟兹别克地毯厂在莫斯科的一个分厂,那儿生产的地毯漂亮极了,我攒了七八块呢……你快坐下,别拘束。不管怎么说,咱们是亲戚嘛。你的日子过得太清贫了,虽然你只是在学校教书,可想弄点儿东西也不难,你只要肯动脑筋就行……”
“不行,对不起,”客人的情绪有些激动,“我做不到……”
“快请坐,”主人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坐到沙发上来,你看我这儿摆着的这套家具。我能在家具厂白干吗?家具厂的头儿可不好当,活太多!那些结婚的、乔迁的都等着买家具呢。我这套家具是当次品弄来的,梳妆台上掉了一颗螺丝钉,大衣柜的把手有点晃动,当然,这就是次品。虽然是次品,也不能扔了吧,那就给我拉家里来吧……来吃饭吧,快坐下,咱们先喝一杯。”
主人把一只装满酒的酒杯推到了客人的眼前。
客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那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
“我怕把这只杯子打碎了,”他看着眼前这只杯子,目光越来越凝重了,“这只杯子可是非常罕见的艺术品,不应该用来喝酒,而应该摆在展览馆里!”
“真让你说对了!”主人大叫了一声,“有一次,我负责办一个展览,就把一部分展品找了个借口留下了,我说这些展品在运输途中损毁了……干杯,祝你越来越健康!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次展览!常言道:经常喝酒,没钱买房。咱们是酒照喝,房照买。你能来太好了,多吃点。这种鱼在你们那里是不是见不到啊?红鱼子呢?牛排呢?多吃点,别客气!现在我老了,就调到一家食品超市当负责人去了。超市虽然不大,但肯定够咱们这辈子的了。咱们又能吃多少?咱们国家这么大,这点儿小事没人管……”
二人酒足饭饱。
“咱们出去散散步吧,”主人说,“吃完晚饭不出去走走,睡眠不好。咱们就在我家的院子里走走,我这个院子够大了,你不用担心。你闻到花香了吗?这是我在市绿化管理局工作时弄来的,这种花非常罕见,是市政府当时为普希金博物馆从什么地方买来的。你闻到了吗?这种花的气味怎么样?——别叫了!”主人说着,突然朝一只用锁链锁着的公狗喊了一声。“你连自己人也不认识了吗?这是纯种瑞士灵獒,得过冠军。我以前在一家育犬基地当过经理……”
不远处,有一只公鸡已经开始报晓。
“这是一只荷兰鸡,”主人说,“我在……”
“您还在养鸡场当过领导?”客人问了一句。
“是啊,”主人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客人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来越忧郁,一种莫名的激动使他喘不过气来,他面色苍白地仰望着苍穹。
“星星啊,星星,”他动情地说,“你们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又是那么明亮,那么晶莹……”
“可不是嘛,”主人这时也精神一振,“你看那颗星星最大,最亮,油汪汪、水淋淋的。我在天文馆……”
“不许动星星!”还没等主人说完,客人突然怒不可遏地大声喊道,“你这个混蛋,你给我滚远点儿!你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大家需要星星,孩子们也需要星星,你总得给孩子们留下点儿什么吧!”
(李冬梅编译,有删改)分析概括小说中“主人”的形象特点。(4分)
小说中的“客人”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情绪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人物语言描写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4分)
小说结尾部分,“客人”怒斥“主人”,要求他“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请结合全文,对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用意进行探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