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调整经济的措施中,不属于凯恩斯主义内容的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
B.制定经济计划,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C.扩大政府开支,实行政府直接采购和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
D.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
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是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C.中庸之道 | D.长幼有序 |
“上(唐太宗)謂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茍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茍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存百姓”的思想 | B.虚怀纳谏的胸襟 |
C.“战而后和”的策略 | D.文德治国的思想 |
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 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 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