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封建社会晚期到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巨大,反差强烈。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至19世纪前期,我国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9世纪中期,这一地区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C.丞相权力日渐削弱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A.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D.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宣扬君权神授 C.树立专制权威 D.制造暴政依据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