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卷毛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直毛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有一对卷毛大狗生了三只卷毛小狗和一只直毛小狗。对这个狗家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只狗的基因型可以确定?
(2)哪几只狗的基因型不能确定?
(3)无法确定的狗的基因型有哪几种可能性?
(4)无法确定的狗的基因型中可能性较大的基因型是 ,几率是 。
(5)用什么方法来鉴定未确定基因型的狗的基因型?并请写出可能的结果分析。
原产于苏格兰的一种折耳猫,耳朵整齐地扣在头上,外观可爱迷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折耳猫是XY型二倍体生物,当折耳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 染色体时,只有1条 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成为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会由于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失活的x染色体可来源于不同的亲本。控制折耳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控制橙色、a控制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橙黑相间的雄性折耳猫,将其体细胞用染色后,制成装片,在显微镜察到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折耳猫的基因型为。
(2)折耳猫正常日活动节律是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是由per基因控制的。当该基因突变为perl基因时,节律延长为29小时(长节律);突变为perS基因时,节律缩短为 19 小时(短节律);突变为perO基因时,折耳猫表现为无节律。现有三组交配实验,每组均是正常折耳猫和长节律折耳猫各一只交配。A组子代雌雄均为正常节律 ,B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节律,雌性均为长节律,C组子代雌雄均为一半正常节律,一半长节律。
①per基因可以突变为击 perl、perS、perO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特点。
②per基因不仅控制日活动节律,还影响雄性折耳猫的求偶行为,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③B 组中的亲代正常节律折耳猫性别为。
(3)下图为折耳猫某基因的部分片段,若图中a点碱基对变为,b点碱基对变为
,c点碱基对变为
。则其中点的变化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其原因是。
人体许多生理活动原理的探究都是首先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的。狗是科学家们常常选用的实验动物。请对下面生理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狗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如上图所示。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分别是Na+,K+。细胞bc段Na+进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cd 出细胞(需要、不需要)能量。
(2)通常情况下狗吃肉后会大量分泌胃液。经过实验发现:先将狗饲喂橄榄油50ml,90分钟后再饲喂肉 150g,狗胃液分泌抑制达2小时。将狗支配胃的神经切除,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相同。据此有人作出假设:脂肪可以刺激小肠前段黏膜产生一种物质经血液循环至胃黏膜细胞抑制胃液分泌。为验证这一假设,实验设计如下:将狗甲的小肠前段结扎为A、B两段,并在B段注人橄榄油50ml,A段不处理。90分钟后,将分别与稀盐酸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并编号A、B。将狗乙、丙的支配胃的神经切除,并饲喂狗乙、丙肉各150g。将等量A、B提取液分别注射入狗乙、丙的静脉中。预期实验结果:乙狗;丙狗:。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对植物造成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低温影响下的光合作用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现以西瓜幼苗为材料分别用昼/夜中度低温胁迫(15℃/10℃)和重度低温胁迫(10℃/5℃)处理,以25℃/15℃对照处理,其余条件适宜,并分别在处0、3、6、9d测定各项参数等指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温胁迫下,随着实验的进行净光合速率,重度低温胁迫处理9d幼苗叶片严重黄化,说明幼苗叶片。
(2)在重度低温胁迫6d时就细胞呼吸而言〔H]的移动方向是。
(3)据图分析中度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光合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胞间 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低温胁迫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重度低温胁迫下表现为。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
CO2吸收量/μmol•m﹣2•s﹣1 |
叶绿素含量/mg•g﹣1 |
A |
10.66 |
3.07 |
B |
13.04 |
3.02 |
C |
15.91 |
3.05 |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_________;步骤②________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释放量计算。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 ____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 _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 ____ 、_______ __。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 _____ 、_____ ____。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________ _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