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论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
A.剥夺了美国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
B.规定了企业的税收等政策 |
C.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来调整工业生产 |
D.国家对农业进行调整 |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
14—17世纪,西欧出现的时钟、玻璃、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一系列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缘起于大众的世俗生活。可见()
①世俗生活是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②技术发明彻底冲破了宗教束缚
③科学理论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④技术革新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小说、诗歌、电影、服饰、口头禅、习性、建筑……一波波地涌人中国,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影响几乎附着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女人穿起苏联式的布拉吉,俄语成了最热门的外语……。这些现象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①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发展②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③苏联文化更适应中国人习惯④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所示外事活动表明,中国()
1942年2月,蒋介石发表《告印度人民书》,呼吁英国政府尽快赋予印度国民政治上的实权; 1942年10月,中国政府促成越南革命同盟会建立,公开支持越南独立运动; 1943年11月,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提出支持朝鲜、越南等国独立,罗斯福均表示赞同。 |
A.赢得了对日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B.与亚洲各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C.力图获得国际支持重塑大国地位
D.取得了重建亚洲秩序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