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2000元 6年 10% 5% 60%
(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例]课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哲学依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课题:
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在新的形势下,你认为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材料一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材料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创新本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
(1)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3)知识创新有什么作用?
2007年12月7日,全国发展改革会议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上此前批准通过的成都重庆实验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国家已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设立了五大改革实验特区,这标志着我国“两型”社会的改革和建设拉开大幕,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武汉市政府提出:在节约资源这一块,要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革资源产品价格,推进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依托城市圈城市化发展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探索集约用地方式,推进区域土地占补平衡。在环境友好这一块,当前要调整城乡规划,确定优先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改革排污管理模式,推进环境保护;以长江、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跨区域大江大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山脉、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建立城市圈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机制和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联防机制。
上述材料蕴涵着哪些哲学道理?

说明: 2007年12月18日,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正式揭晓。“海宝”意为“四海之宝”,以蓝色为主色调,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生命、未来、科技,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深度契合。“海宝”开始是以汉字“大”字为造型的,创意者是上海一家台资设计公司的台湾同胞巫永坚。他说,选“大”意在取“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之意。为了完善方案,上海世博会工作局决定引入修改团队对这个作品进行打磨,并最终确定将“大”字改“人”字。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海宝”终于诞生了。
请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创意中蕴涵的哲理。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五个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依次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08年将着力点放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上,以求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些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08年用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新提法,与以往“支农惠农政策”只有一字之差,但赋予全新的涵义,更表明了农业在现阶段的重要性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提法的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