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朝廷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
……
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基本主张。
(2)简述马克思发展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的不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成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种经济模式演变的根本原因?
⑶材料三、材料四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史书记载,雅典实行陶片放逐的程序如下:
第一,由五百人议会向公民大会提出议案,公民大会对此举手表决,若大多数人表示赞成,即定下开会日期。
第二,开会时以木板围住会场,留出十个出口(与雅典的十个部落相对应),同一部落的公民从同一入口进场。
第三,投票时投票者在选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然后将写好的选票正面朝下,放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整个投票过程由专人监督。
第四,投票完毕,执政官清点票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六千,这次投票宣告无效,放逐亦不能实行;如果超过六千,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就是当年放逐的人选。
材料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其中论及会议程序的有关内容如下: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集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
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论述的会议规则有什么相同点? (不得摘抄原文)说明了什么?
⑵你在上述材料中看出了哪些民主的内涵?

某班同学在学习思想史的时候,为更好地掌握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特别制订了下面这张表格,请根据所学,帮助完成该表格:




历史人物
主要思想成就
在历史上的地位
苏格拉底
①;②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孔子
①;②
儒家思想创始人。
伏尔泰
①;②
启蒙运动领袖(著名启蒙思想家)
马克思
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

19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一转变有何特点?为什么?与20世纪初的革命转变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图一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图二为1950年初中苏签订友好条约;图三为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图四为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大学。
材料二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l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