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西方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个钉冒。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族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伤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敌军趁机反扑,一举灭掉了这个帝国。这个故事包含的主要哲理是
| A.事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 B.部分影响整体,有时甚至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 C.整体统率局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 D.忽视客观的联系,就会受到客观联系的奴役、摆布、捉弄和惩罚 |
人的认识之所以具有反复性,是由于
| A.受主体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 B.受主体精神状态的限制 |
| C.受社会历史实践水平的限制 | D.受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
| A.是人的能动活动 | B.是人的创造性话动 |
| C.是把认识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中介 | D.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
承认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就是承认
| A.正确认识含有错误的部分 | B.正确认识的进程性,有待发展 |
| C.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待展 | D.正确认识的近似性,有待深化 |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
| 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 D.感性让识是不可靠的 |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A.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 | B.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 |
| C.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 D.是认识过程的质变和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