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把简单的元素和丰富的原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构成了极为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一体系的精髓就在于单体建筑因群体而存在,群体因单体在参与而显出力量,这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感给人以高度的美的享受。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将带动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及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 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进入小康。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简称“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回答问题:
⑴概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3分)
⑵从唯物论角度简要说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依据。(9分)
材料一:我国重要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矿产资源不能保障经济发展需求。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2020年,将有9种严重短缺(40%~70%靠进口),有10种短缺(70%以上靠进口)。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结构性变化导致对资源消费需求增大。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更加剧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状况,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决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回答问题:请用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12分)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好2006年和“十一五”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⑴概括材料一体现的哲学道理。并简要说明用这一哲学观点指导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12分)
⑵材料二蕴含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并运用这一观点简要说明你对材料二的理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