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地的工业布局属临海型的是( )
| A.匹兹堡 | B.伯明翰(英国) | C.福山 | D.硅谷 |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
|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
|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 B.安徽 | C.湖南 | D.河南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10~11题。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7~9题。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太阳辐射 |
| C.土壤 | D.降水 |
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洋流 |
| C.土壤 | D.降水 |
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图3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