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雄称霸,礼崩乐坏,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下列现象的出现与这一
背景有关的是

A.“朝秦暮楚”,人才流动频繁 B.焚书坑儒
C.周王“烽火戏诸侯” D.“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他强调的是

A.罗马法由执政官制定
B.罗马法是统治阶级的法律
C.罗马法至高无上
D.公民在罗马法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在制订《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称帝的阴谋

近代前期中国某地人民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收复新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