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订《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B.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称帝的阴谋 |
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 |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