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
|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
|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
|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遵义会议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
| A.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胜利进军从此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
| B.中国革命正式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
| C.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问题 |
| D.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开始得到较好纠正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
|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 促成了革命的发生 |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条件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巴黎公社时,这样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不屈的战争精神 |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偿试 |
|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
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科学共产主义生产的社会前提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走上历史舞台 |
| C.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 | D.进步的思想家在实践中观察出历史动向 |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