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09年。
请回答:
(1)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  (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分)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   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康有为为何自称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所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谈谈你对陈独秀“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2:近代部分报刊图片

材料3:最近网络谁最红?郭美美。“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社会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3)据材料3,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请回答:
(1)互联网为什么被称为“第四媒介”?它诞生于何时?
(2)中国哪一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的?
(3)为什么把互联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
1990
1995
1999
2000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585 007
互联网用户(户)


7 213
3 014 518
9 021 717

请回答:
(1)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你能分析其原因吗?
(2)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观察材料1中的图片,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2,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