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
1985 |
1990 |
1995 |
1999 |
2000 |
报纸总印数(亿份) |
246.8 |
211.3 |
263.3 |
318.4 |
329.3 |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280 799 |
647 762 |
2 332 164 |
2 931 682 |
3 381 466 |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38 056 |
91 572 |
383 513 |
526 483 |
585 007 |
互联网用户(户) |
|
|
7 213 |
3 014 518 |
9 021 717 |
请回答:
(1)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你能分析其原因吗?
(2)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英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戊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于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②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2的主张有何进步性?
③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
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社会背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影响。
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活动范围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以近代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一步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这种量变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都作了不懈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史实。
(2)举例说明秦、隋、元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开创性政治举措。
(3)分析元明清三朝历经六百多年统一局面的历史必然原因。这时期出现哪些威胁这种局面的问题?各举一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