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米,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人的生命力。(13分)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 且没有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义说,主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楔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 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韵财富观?‘(2分)
(2)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 (1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从实际出发制止对小房产和农场取消偿带抵押所造成的悲剧和日益严重的损失;要坚持由联邦和各州以及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支持大量削减抵押的要求;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由于煤的开采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以及用煤的各种工业之间的缺乏协作,因而矿工们——他们是工业金字塔的真正基础——在工资和工作条件方面处于极恶劣的境地。这是一个悲剧。
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国人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
——二战后英国首相艾德礼的言论
材料三: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措施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艾德礼主张煤炭工业国有化,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艾德礼和戴高乐的相同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认为上述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趋势?
观察下面两幅欧洲地图,回答问题:
(1)第一幅欧洲地图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第二幅欧洲地图根第一幅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俄国(1851年) |
约5900 |
93% |
7% |
美国(1850年) |
约2300 |
87% |
13% |
回答:
(1)请依据图表概述19世纪中期各国的城市化状况?
(2)分析俄、美、法三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在学完了宋代的中央集权制之后,某一班级的学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说:宋代中央集权若干强枝,使宋朝积贫积弱的重要根源。
同学乙说:没有宋代的中央集权就没有北宋的和平繁荣的局面。
同学丙说:宋代加强中集权的措施使宋代的文学艺术达到巅峰。
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明另一种观点可以理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