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②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④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