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缺乏具有京味特色的图书,京味书楼长期保持销售的只有500多种图书,____。
A.而其中畅销的书并不多,店内大部分图书与距其只有半公里之遥的琉璃厂中国书店品种重复,京味书楼的购书者极为有限,根本不足以撑起整个店堂 |
B.根本不足以撑起整个店堂,店内大部分图书与距其只有半公里之遥的琉璃厂中国书店品种重复,而其中畅销的书并不多,京味书楼的购书者极为有限 |
C.而其中畅销的书并不多,根本不足以撑起整个店堂,店内大部分图书与距其只有半公里之遥的琉璃厂中国书店品种重复,京味书楼的购书者极为有限 |
D.根本不足以撑起整个店堂,京味书楼的购书者极为有限,店内大部分图书与距其只有半公里之遥的琉璃厂中国书店品种重复,而其中畅销的书并不多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 |
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面各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为仲卿母所遣
④渐见愁煎破⑤而又何羡乎⑥其制稍异于前⑦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⑧客有吹洞箫者⑨恐年岁之不吾与⑩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⑨/⑧/⑩ | B.①⑦/②③/④⑨/⑤⑩/⑥/⑧ |
C.①⑧/②⑥/③⑤/④⑦/⑨/⑩ | D.①⑦/②③/④/⑤⑩/⑥⑧/⑨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③往往而是④扣舷而歌之
⑤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⑥汝初闻吾言,而亦无词相答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余扃牖而居⑨某所,而母立于兹⑩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A.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 B.①⑤/②⑥/③④⑧/⑦⑩/⑨ |
C.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⑩/⑨ | D.①⑥/②⑦/③④⑧/④⑩/⑨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 六王毕 (完结、灭亡)② 弃置逦迤(优美的样子)③ 族秦者(灭族、杀尽) |
B.① 苏子愀然(忧郁的样子) ② 泣孤舟之嫠妇 (中年妇女) ③ 知不可乎骤得(屡屡得到。骤,屡次。) |
C.①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洞彻的样子)② 迨诸父异爨(另起炉灶,指分家。) ③ 吾妻来归(女子嫁到男家) |
D.① 独不忍独善其身(只顾自己、苟且偷生) |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湮没)③ 催藏马悲哀 (摧折心肝)
下列各句从活用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六王毕,四海一②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④ 韩魏之经营
⑤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⑦足以荣汝身⑧ 汝幸而偶我
⑨ 舞幽壑之潜蛟⑩ 手巾掩口啼○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2可怜焦土 ○13 顺流而东也
A.①/②⑥⑦⑩/③⑤/④⑧○12○13/⑨/○11 | B.①/②⑥⑩/③⑤/④/⑧○12○13/⑦⑨/○11 |
C.①/②⑥⑩/③⑤/④/⑦⑨/⑧○12○13/○11 | D.①/②⑩/③⑤⑧/④⑦/⑨/○11⑥/○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