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司马迁评议蒙恬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2、长城修筑后,汉代的贾谊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3、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懦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的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河殇》
(1)材料1中司马迁实际对秦朝的什么进行批评?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哪些“固轻百姓”的做法?
(2)材料2说明长城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中山先生真实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故以有名于世者,中山先生诚中国一人而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对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你又如何理解克伦威尔“对未来则是保守的”?
(2)材料二认为“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的除旧布新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4)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分歧很大,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则是一边倒的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5分)
(3)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3分)
(4)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结果伤亡30万人,接受苛刻条约。
材料二“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日本开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不同的历史原因。(4分)
(2)俄、13两国的改革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试结合两国改革的有关史实分别说明。(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500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2)结合图片,简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发达国家继续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日益面临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分享资金和先进技术,大大缩短它们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却日益受到国际资本冲击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则可能使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3)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