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CO2排放量前十位国家柱状图”,完成下题。
据图分析,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
| A.亚洲 | B.北美洲 | C.欧洲 | D.南美洲 |
CO2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升高。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
|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
| 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
| 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削弱 |
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六国,在地域上和政治经济上存在密切联系。下图是上述六国交通联系示意,完成29~30题。
图中序号按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③①④ | D.②①③④ |
日本每年需要从美国等国大量购进粮食,造成日本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交通 | B.水源、市场 | C.土壤、技术 | D.地形、人口 |
对交通运输选线起决定因素的有
| A.地貌、水文 | B.社会经济条件 | C.科学技术 | D.气候、河流 |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 B.水路运输 | C.公路运输 | D.航空运输 |
读右图“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24~26题。
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 |
| B.造纸工业都沿海分布 |
| C.造纸工业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 D.年产量>10万吨的造纸厂均分布在直辖市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 B.原料丰富 |
| C.市场广阔 | D.水源充足 |
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下列能够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北京——木材、废纸、废布、废棉 | B.广东——蔗渣、竹材 |
| C.黑龙江——木材、竹材 | D.山东——农作物秸秆、木材 |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能源 | B.②为技术 | C.③为劳动力 | D.④为原料 |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