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的话对我们选拔干部的启示是
| A.大范围的民主推荐或评议干部,可以避免少数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 |
| B.选拔干部就应该扩大民主,让全国人民直接选举 |
| C.靠组织或少数人考察推荐干部的方法应该废除 |
| D.多数人认可的干部必然是最好的 |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 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
| 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2014年底发生的上海踩踏事件,引起了大家对踩踏事故应对措施的关注。专家指出,应对事故,重在预防和自救。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 A.专家的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 B.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在踩踏事故中自救 |
| C.认识事物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 |
| D.善于总结方法是防止踩踏事故再次发生的前提 |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智者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下去。这启示我们认清流言()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要坚持把科学理论作为鉴别流言的标准
③坚持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④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回避无用流言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 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