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日暴雪,2010年1月3日晚,由哈尔滨开往包头的1814次客运列车被困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商都县。在3000多名救援人员的努力下,经过30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被困在车上的1400名乘客全部安全获救。据此回答16-17题。这一事故救援过程是
①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
④人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在寒潮雪灾面前,救援人员展示出来的奉献精神,将成为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因为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B.精神的力量大于物质力量 |
C.自然灾害是可以消除的 |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
2014年11月,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完美返回地球。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这说明()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D.认识推动科学实验发展 |
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前提 | B.灵魂 | C.基础 | D.根本 |
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其核心是()
A.勤劳勇敢 | B.艰苦朴素 | C.爱国主义 | D.解放思想 |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表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我国“大运河”项目、“丝绸之路”项目和“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B.文化是一种素养 |
C.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