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1)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
(2)泰然谓美莫己若。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定伯捉鬼
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搜神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伯诳之诳:欺骗 |
B.鬼便先担定伯数里担:背 |
C.我新鬼,故身重耳故:原来、旧有的 |
D.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唾:吐唾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欲至何所?(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B.(1)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C.(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2)因之以饥谨。 |
D.(1)“我亦欲至宛市。”遂行。(2)又郊败之,遂灭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定伯夜行遇鬼,无所畏惧,终于将鬼捉住。 |
B.宋定伯善于发挥人的智慧,克“鬼”制胜。 |
C.文章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有趣。 |
D.文章认为,世上本没有鬼,应破除迷信思想。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谪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谪。”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谪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久之,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而张竦亦至丹阳太守。后俱免官,以列侯归长安。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先是,遵常谓张竦:“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蹉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沉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竦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
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竦为贼兵所杀。更始至长安,大臣荐遵为大司马护军,使匈奴。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会更始败,遵为贼所败,时醉见杀。
(节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赡:富足,充足。 |
B.遵冯几,口占书吏冯:通“凭”,靠着。 |
C.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
D.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期:约会。 |
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陈遵“放纵不拘”和“富有才华”的一组是()
A.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 |
B.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
C.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 |
D.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遵为人放纵不拘,张竦清廉节俭,二人虽操行不同,却互相亲近友爱。文章多次拿张竦和陈遵对比,衬托出陈遵“放意自恣”的性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
B.陈遵热情好客,大宴宾客时,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不让他们离开。一位刺史和尚书有约却无法脱身,只得去拜见并请求陈遵的母亲,才得以从后门出去。 |
C.陈遵在公府为官的时候,每日喝醉酒后才归来,官署的事都耽误了。官署旧例,如犯错满百将被罢官,陈遵最终被罢官。 |
D.陈遵虽放纵不拘,好酒任性,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受到王莽和匈奴单于的赏识。但在最后,还是因兵败时酒醉被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6分,共18分)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令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
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贼攻之不下。初禄山陷河洛,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皆城孤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贼将尹子奇攻围经年。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人心终不离变。
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完:修整。 | B.会贼来攻城会:正好,恰巧。 |
C.贼伤夷大半夷:铲平,消除。 | D.子奇义其言义:认为……合乎道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练兵以拒逆党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B.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C.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夫赵强而燕弱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巡忠义的一组是()
①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②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③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④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⑤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之乱时,身为睢阳太守的张巡起兵讨贼,一心为国,深受皇帝欣赏,被授予中丞御史,是一代死节名臣。 |
B.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百姓誓死不从,引张巡、贾贲入城。张巡在雍丘北面修建堡垒,坚决守战。 |
C.张巡在人“危窘”时“必倾财以恤之”,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体现了他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
D.至德二年十月,尹子奇攻克雍丘,张巡被俘,尹子奇先对他态度粗鲁,后被他忠义之言感动,但在众人的劝谏下,但最终还是杀害了张巡。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华,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俄题纸飞下俄:片刻 | B.即命稽母寿籍稽:考证 |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诸:众人 |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摄:代理 |
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3分)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成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
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朱,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己自乐,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隋书•张文诩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引致:招揽。
B.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推伏:推崇、佩服。
c.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邀屈:屈驾、邀请。
D.盗因感悟,弃麦而谢谢:辞谢。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终于家,年四十 战胜于朝廷 |
B.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D.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 |
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张琚,开皇中年担任洹水县县令,凭着清廉正直而闻名。家中藏书几千卷,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
B.张文诩在太学游学,众人都认为他有学识。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的学生多到张文诩处,请教询问疑惑不通的地方。 |
C.张文诩曾患有腰疼病,正碰上一个行医的说施禁咒语之后就能病愈。张文诩就让他为自己施咒,竞被刀所伤,以致于卧床休息。 |
D.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贼于是感动醒悟,张文诩要盗贼发誓一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并让他将割下的麦子留下,然后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