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归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山中寡妇》首联明确交代了丈夫的死因之后,用白描手法从 和 两个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颈联(第三联)中又从 和 两个方面写出她艰难穷苦的生活。
(2)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尾联(第四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泛舟
【宋】朱熹①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世尊称朱子。这首诗歌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末句“自在”二字的涵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德佑二年(1276),伯颜占领临安,与芮投降元朝,封平原郡公,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此曲前八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曲,说两个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