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7年来,全国因“圈地”减少了一亿亩耕地,人均耕地已减少到不到一亩半,几乎是上世纪中叶的一半;废水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 ,七大江河水系四成水质为“劣五类”,七成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政协委员蔡述明发出了“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我们必须要立足我国‘地大物不博’的国情谋发展”的呼吁。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⑵如何理解这种发展理念?
人类从事着各行各业的社会活动,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请回答: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怎样的?
(2)社会发展对个人活动具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人生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不是一样生活得很好吗?”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刘少奇同志指出:“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我们要正视现实、改造现实,逐步地达到我们的理想。”
(1)上面的话体现了人生观方面的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背景材料:“嫦娥奔月”“天堑变通途”“小康社会”等,这些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
辨题:今天的理想必定能成为明天的现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