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表示,今年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中国变化很快。1978年,那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对外贸易量206.4亿美元,城市化水平只有10.6%,全国将近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国家。而到2006年底,中国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外汇储备达1万2千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求有数量增加,更注重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结构、质量、效益、环保、消费行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怎样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正在与全世界分享自己的经济增长成果。联合国发布的《2007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以10.7%的速度迅猛增长,自2000年以来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的活力。
  材料三: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和”的典故,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以“和”为核心的文化。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曾说:“21世纪世界需要中国的文化。”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选择和平发展道路。

 一位家长带孩子云池塘摸鱼,他嘱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出声,以免鱼受惊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池塘,竟捉回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回答:“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水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游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1)这个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这个故事对我们开展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辨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材料:当前,“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使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航程。近年来,双方在经贸、能源、环境、投资保护、金融服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新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给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美经贸合作为什么能给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