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围绕“生态文明”某校高二(2)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分组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本校同学及家长中展开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盒和塑料袋的现象非常普遍,全校一次性食具的月使用量超过10000只,每个家庭塑料袋的月使用量达150个以上。 一次性塑料盒、塑料袋制作危害臭氧层;装食物危害人体健康;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通过本次调查,同学们认识到白色污染与人们的消费观念密切相关。请你谈谈在抵制白色污染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获悉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该项规定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2)请你探究该决定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建议学生会组织一次主题为“绿色消费校园行动”宣传活动。
(3)请你为此次宣传活动设计一个活动实施方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因此,要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常识,说说应怎样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节能战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自2007年9月1日起,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宣传,推出了“节能减排我行动”等多个系列报道,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节能战排的文化氛围。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曾热情讴歌这一“便民举措”,认为这开启了消费史上的新篇章。但研究表明,以石油或煤炭为原料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掩埋,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污染地下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英国《卫报》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为从源头上治理塑料购物袋造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今后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回答:我们为什么要禁止免费使用塑料袋?
“禁塑”以来社会上滥用塑料袋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请例举三条措施,并分析其哲学道理。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在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遇到了中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恶劣的大桥建设条件,缺少能满足设计需要的专用运梁施工设备,缺乏海上建造大桥的经验,工程战线长,管理难度相当大等。为此,在建桥之初,工程指挥部确立了“施工决定设计”、“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新思路,海上测量完全依靠卫星定位,技术先进,海上基础工作规模之大,在国际上也属领先,而在国内更是未曾用过。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桥的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的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