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 “飞船” 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这反映了
A.《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 |
B.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 |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 B.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
C.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 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
C.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