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和图2“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
| A.12月22日12时 | B.12月22日24时 |
| C.3月21日6时 | D.6月22日0时 |
.如上图,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 A.等于1/2 | B.等于1/3 |
| C.小于1/2 | D.大于3/4 |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是 ( )
| A.花生、甘蔗 | B.大豆、花卉 | C.枸杞、甘草 | D.甜菜、大豆 |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问题。松嫩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 B.动物资源优势 | C.土地资源优势 | D.劳动力资源优势 |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稳定性 |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 B.两区域语言的差异 |
| C.两区域人种分布的差异 | D.两区域领导人的差异 |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据此,回答问题: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 B.不协调~协调 |
| C.协调~不协调~协调 | D.协调~不协调 |
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
|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
|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
|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