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08年底巴以新一轮冲突,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表示了对局势的关切,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 )
| A.坚定地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 |
| B.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态度和对策 |
| C.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
| D.已成为国际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一极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与朋友一起游南镇,一朋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他()
①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对花的存在的反映
②认为花的存在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
③认为人对花的感觉离不开花的存在
④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第一性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④ |
《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
|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
|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
|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
|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按预定计划,顺利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的初始椭圆轨道。材料说明了实践的特点()
| A.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
| B.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
| C.社会历史性,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