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五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必覆楚   覆:颠覆
B.为我谢申包胥曰   谢:致歉
C.楚虽无道   道:道德,道义
D.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   去: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员之亡也,谓包胥曰    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包胥存楚的决心和行动的一组是(   )
①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    ③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④六月,败吴兵于稷    ⑤包胥曰:“我必存之。”    ⑥申包胥亡于山中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掘墓鞭尸,表现了他对楚平王的深仇大恨,而这种怀恨发誓“覆楚”的举动,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稍嫌过分了点。
B.申包胥尽管曾与伍子胥为友,但在国家面临存亡之际,毅然弃私情而全大义,体现了他因公废私、不失大节的崇高精神。
C.阖庐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攻打他的弟弟,迫使其弟投奔敌国,增强了敌国的力量,这无异于为渊驱鱼。
D.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从而打动了秦哀公,促使秦国出兵救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②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
—————————————————————————————————————

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李几仲书①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
  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继续给你写信;
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
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
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