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侄孙湘:韩湘,字北渚,韩愈侄韩老成长子,“八仙”中的韩湘子。②封:指谏书。朝奏:早朝时呈上。九重天:指皇宫。潮阳:广东潮阳县。③圣明:指朝廷或皇帝。弊事:弊政,指迎佛骨事。将:因为。惜残年:顾惜老年性命。④秦岭:东起河南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里。⑤汝:韩湘。应有意:应是知道我此去的吉少凶多。瘴江边:这里指潮阳,当时岭南一带多瘴气。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此类诗经常表达诗人 与的情感?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一联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诗歌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颔联中的“连”、“上”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诗三、四句,历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