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宁夏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宁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繁荣、进步、民主的新宁夏正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材料一:宁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和13个县市,7个县级市辖区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乡镇为187个。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协会议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负责人均按法定原则由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各族人民充众行使着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宁夏投入数百亿元,中央和其他各省市无偿援助宁夏建设达近百项。
材料三:据宁夏日报2008年8月21日报道,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20亿元,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可望达到1,000亿元,增长12.5%以上。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85%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3%,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08年,全区187个乡镇将全部建成文化站(中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万公顷,在全国率先实现沙漠化逆转,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材料:2009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因经济形势不景气而降温,反而曼加火爆。据商务部监测,春节黄金周,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0k%,四川汶川、北川、青川等灾区商品供应丰富、物价稳定。不仅如此,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繁荣使农村农民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自古以来,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中国人“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的过年情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道理?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什么文化意义?
材料:为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2008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出台十项措施,拟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寻求应对危机策略。
(1)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十项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体现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国务院2008年底提交全国人大有关财政方案,并于2009年3月向全国人大提出的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建言献策,最后高票通过了这一预案。这些说明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目前,我国企业急需融资,而城乡居民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也比较旺盛。为此央行多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1)例举国家扩大内需的某一政策,并从生产与消费关系上说明其理由和意义。
(2)指出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用水、卫生、医疗水平有待完善,但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尤为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的。
(1)扩大内需(或具体的政策,如发展旅游业、家电下乡、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结合材料说明)的经济
意义?
(2)例举国家投资支持农村消费的政策二例。并从对立统一原理角度说明理由。(或从对立统一原理角度说明财政投资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材料一:受罕见自然灾害的折腾、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的冬天成了中国经济的“寒冬”。 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减降低。为此,国家国家实放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实行增值税改革、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支持企业发展,刺激国内市场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生活例题
(1)2008年下半年以来,请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过冬”?